文颐幼儿园:79颗星球的月光诗行
在无锡市第七届“童心童画”儿童绘画作品展上,文颐幼儿园以“探月奇趣——和你一起看月亮”为主题,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想象的微型宇宙场。展区内悬挂着79颗幼儿亲手制作的“星球”,每一颗都承载着独一无二的宇宙想象。这种摒弃标准答案的创造,展现了文颐幼儿园“尊重每颗童心独特成长密码”的教育哲学,生动诠释了“以儿童为圆心、以无限可能为半径”的核心。
“嫦娥五号带回的月亮泥土能种出星星吗?”“玉兔号在月球会孤单吗?”“宇航员叔叔在月球上走路,是不是像踩在棉花糖上一样轻飘飘的?”探月工程与儿童的奇思妙想碰撞出亮眼的火花。幼儿园以此为契机,利用绘本、月相模型、深空望远镜等材料,将抽象的航天知识转化为“可触摸的游戏”,将“探月”工程转化为融合科学探索、艺术表达、语言创造的美育课程。这种从“兴趣驱动”到“游戏化探究”的课程生发模式,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“小科学家”,教育的可能性在儿童的主动探索中无限延展。
“探月奇趣”主题的生发,宛如“博物慧育”课程“星系”中的“星星”,闪耀着童心智慧的光芒。从看见儿童到赋权儿童,孩子们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。他们用纸板、纱布搭建月球场景,用手电筒模拟太阳,探索月相变化的秘密;“我想要自己的专属星球”,美好的提议化为孩子们行动的动力——“汽车星”里住着变形机器人,“彩虹花星”种着五彩花......孩子们沟通协作,共同搭建“月球城市”、制定“月球基地公约”,这种“儿童说了算”的决策场景,正是参与式民主在学前教育中的鲜活实践。
由问题驱动,“探月奇趣”课程在幼儿园、家庭中延展开来,“悬浮的月亮”带领幼儿探索光与影的秘密;“月球规划师”培养幼儿同理心和环保意识;“水墨月球”呈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融;“我给月亮写封信”畅快表达幼儿心声。园长杜丹娴表示,“教育应如宇宙般包容生命的独特轨迹,让79颗星球都能闪耀专属光芒。”文颐幼儿园以“关系哲学”为纽带,将家庭、园所、社会编织成支持儿童成长的网络,不断扩大美育辐射半径。
从追问月亮到建构宇宙,从个体探索到协同创造,这场与月球的浪漫邂逅,是对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的生动诠释,更是“育见π”理念的诗意实践。未来,文颐幼儿园将继续以儿童为圆心,让课程如π的轨迹般充满无限可能。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