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区内新闻>详细内容

区内新闻

全省率先!这项工作,全域覆盖

来源:经开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:2025-04-18 11:09:12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4月7日,“救在身边·校园守护”慈善公益项目捐赠仪式在融成实验中学举办。经开区慈善总会向全区中小学捐赠100个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,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技能,助力经开区中小学应急救护教育的顺利实施。

经开教育一贯重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,着力增强广大师生健康素养,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。2023年10月,体育教师和校医急救证持证率100%;2023年12月,率先实现AED校内配备全覆盖;2024年4月,建成启用全市首家义务教育阶段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体验馆;2024年4月-12月,率先完成全区教职工急救培训全覆盖;2025年起,将应急救护知识融入每天一节体育课;2025年4月,率先完成心肺复苏模拟人中小学全覆盖。目前,经开教育依托“每天一节体育课”,已率先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应急救护课程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,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,还掌握了实用的应急救护技能,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
下一步,经开教育将通过三项举措,推进中小学应急救护教育工作——保障应急救护教育课时。各校在开齐开足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,突出应急救护教育,增加专门课时。结合每天一节体育课实施要求,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月每班安排1节应急救护教育课。应急救护教育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,同时道德与法治、生物学、地理学、化学、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参与。健全应急救护教育课程体系。在严格落实国家健康教育课标准的基础上,建立健全中小学应急救护教育课程体系。小学阶段,重点开展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护科普教育,基本掌握游泳技能,知道骨折和心肺复苏的处理原则与正确处理方法;初中阶段,掌握在踩踏事故、火灾、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自我保护和逃生技能,掌握溺水自救和配合他救的方法,熟悉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及操作方法。深入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活动。严格落实“1530”安全教育模式,努力实现防范关口前移。每月至少安排1次针对防震、防火、防爆、防灾等主题应急演练。通过应急演练帮助师生熟悉疏散路线,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,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,主动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。

经开教育将确保实现全区中小学学生应急救护教育参与率100%,初中阶段学生救护培训(含“CPR+AED”)参与率100%,形成“人人学避险、人人懂急救”的良好局面。

1514887df6da47b1ac0eaa4a9260f6c4.jpg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